詩人曹誰受邀參加哥倫比亞第30屆麥德林國際詩歌節
2020/9/11 9:35:00
重建世界文學的通天塔 2019年12月8日,曹誰翻譯的土耳其女詩人紐都然?杜門(Nurduran duman)的詩集《伊斯坦布爾的腳步》獲得第二屆博鰲國際詩歌獎,二人共同發表獲獎感言。 2018年5月17日,世界多國詩人在北京參加曹誰詩集《通天塔之歌》的首發式,并發表對曹誰詩歌的評論
——中國詩人曹誰受邀參加哥倫比亞第30屆麥德林國際詩歌節
8月1日,國際詩壇盛會——“第30屆麥德林國際詩歌節”云盛典拉開帷幕。中國詩人吉狄馬加、梅爾、曹誰等受邀參加本次盛會。9月10日,詩人曹誰通過視頻朗誦詩集《通天塔之歌》中的《大悲舞》等五首詩歌,在全球103個國家傳播。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響,曹誰像所有詩人一樣通過網絡的形式參與詩歌節的活動。曹誰從中、英、西詩集《通天塔之歌》節選了《大悲舞》《墓酒》《美人魚夢》《家園賦》《隱藏在深處的王冠》五首詩歌,通過英文朗誦錄制,提交組委會,9月10日組委會向全球103個國家的讀者播放。同時青年詩人馬文秀還將曹誰的詩歌《大悲舞》,制作成了“詩電影”《大悲舞》,讓詩歌跟電影、朗誦結合起來,以全新的方式傳播詩歌。
《通天塔之歌》是曹誰的代表作之一,曹誰在詩歌中希望重建一個世界文學交流的新秩序,他借用《圣經》中的著名典故“通天塔”來表達。人類原本說著共同的語言,他們準備建立一座通天塔,上帝知道后變亂了他們的語言,于是人們就說著不同的語言,無法暢通交談。曹誰希望通過詩歌重建文學的通天塔,讓人類可以通過詩歌自由交流。
曹誰一直倡導“大詩”,是大詩主義運動的發起人,大詩主義主張的融合古今、合璧東西、合一天人的理念,正契合世界文學的發展趨勢。他的代表作《大悲舞》體現了他的美學追求,他通過虛構一位在古老的亞歐大陸上起舞的舞者,表達了人類所共同尋找的悲憫精神,希望建立一個人類共同的理想家園。這種精神在新冠疫情爆發后的世界局勢中,顯得尤為迫切。
《大悲舞》
你站在舞臺的中央
他們都在推你走向悲傷
有的人在舞臺背后為你伴樂
有的人在你身后隨哀樂起舞
站在舞臺中央痛哭的只有你一個人
大舞臺在亞歐大陸地中部
你站在帕米爾之巔痛哭
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
亞細亞人在為你奏哀樂
歐羅巴人在隨音樂舞蹈
唯有你一個人站在那里痛不欲生
你是世界上一個最普通的人
所有的人仍不會把你放過
他們為你歌舞
一齊助你悲傷
直到你絕望
直到你離開這個世界
他們就會一哄而散
去為下一個人哀歌
曹誰是華語詩壇八零后代表詩人之一,他所倡導的大詩主義有大批的踐行者,他發起的“曹伊之爭”引起關于漢語百年新詩道路的大討論,他所倡導的劇小說理念廣為傳播。曹誰除了寫作詩歌,還創作多部長篇小說和影視劇本,著有詩集《冷抒情》《亞歐大陸地史詩》《通天塔之歌》等七部,譯著《伊斯坦布爾的腳步》《普羅米修斯之歌》等三部,長篇小說《巴別塔尖》《昆侖秘史》(三部曲)《雪豹王子》等十部,電視劇本《孔雀王》、電影劇本《昆侖決》和舞臺劇本《雪豹王子》等百余部集。有作品翻譯為英、法、俄、日、韓、丹麥、波蘭、越南、意大利、西班牙、阿拉伯、匈牙利、土耳其等二十余種文字。曾獲首屆中國青年詩人獎、第五屆華語詩歌春晚2019年度十佳詩人、第四屆曹禺杯劇本獎、第二屆博鰲國際詩歌獎等文藝獎。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漢詩三百首》執行主編,《大詩刊》執行主編,《世界詩歌》副主編,世界詩歌網副主編。
曹誰的詩歌已經被翻譯為二十余種語言,獲得了許多國際詩人的好評。智利詩人羅伯特?艾多(Roberto Aedo)評論道:“在西方通天塔一般象征文化的混亂和不可交流,但是對于東方,我們看到曹誰在《通天塔之歌》中對通天塔新的闡釋:通天塔作為一個詩性空間,在其中我們能夠返回到一種原初的語言,這本書展示了這樣一種圖景,回歸到一種共同體,綜合和超越了我們傳統支離破碎視野的世界:東方和西方,正義和邪惡,傳統和現代,等等。曹誰試圖去面對所謂后現代或者超現代世界,它的當代的混亂和嘈雜,或者如他用詩的語言所說的‘一萬件事’。他創作史詩的努力,是超越抒情詩的,當然在更大的舞臺上,在亞歐大陸的中心——這是他創造的一個超越的世界,在他多種語言的不同聲音的大合唱中在多種不同聲調中表達同樣的意義:他的詩性世界,這是隱喻《圣經》神話中的原初的語言,所以這是一首對于充滿差異和斗爭的世界人類共同體的頌歌。”
意大利漢學家、作家雪蓮(Fiori Picco)評價道:“在曹誰的詩中,他以獨特的視覺性書寫或超現實感性,創造了人類原初的荒誕情境。他的詩歌好像現代油畫,展現給我們怪誕的生物和非線性場景。夢境和現實,古代和現代,喜劇和悲劇,戲劇性地融為一爐,把內心深處的潛意識呈現為純粹的想象畫面。曹誰的詩讓我想起現代繪畫大師薩爾瓦多?達利的許多名作。曹誰是一個打破陳規的開創性的詩人和作家,他的理念為中國當代文學注入一股全新的風格。”
土耳其作家紐都然?杜門(Nurduran Duman)評價道:“詞語是力量本身,它可以改變人的思想、感覺和行為。在詞語間隱藏的寂靜擁有我們宇宙中最神秘的力量。這就意味著詩歌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這也是我們創作世界和平的機緣。我們從曹誰詩集的名字《通天塔之歌》,看到他擔當起了這樣的使命。這本書以三種不同文字出版,這就是創造世界和平的最好證明。《大悲舞》那首詩擁有如此多的不同語言的翻譯,清楚地展示了曹誰的詩學追求。”
哥倫比亞麥德林國際詩歌節,跟荷蘭鹿特丹詩歌節、馬其頓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并稱為世界三大詩歌節,在世界文學界有廣泛的影響。此次詩歌節至10月1日結束,世界各地50多萬觀眾將通過臉書、推特、油管等媒介直播參與互動。103個國家的200名詩人將舉辦120場專訪、對話、音樂會、講座、論壇等活動。
作者:朱曉燕(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文化參贊)
來源:作家網
更新時間:
全部評論()